![]() |
装机容量 | 20立方 |
外型尺寸 | |
品牌 | 各种品牌 |
货号 | |
用途 | 制药设备 |
介质尺寸 | 7400mm |
型号 | 各种型号 |
二手浓缩蒸发器 设备高价回收 低价销售 |
单程型蒸发器
这一大类蒸发器的主要特点是:溶液在蒸发器中只通过加热室一次,不作循环流动即成为浓缩液排出。溶液通过加热室时,在管壁上呈膜状流动,故习惯上又称为液膜式蒸发器。根据物料在蒸发器中流向的不同,单程型蒸发器又分以下几种。其结构特点是在加热室上增设沸腾室。加热室中的溶液因受到沸腾室液柱附加的静压力的作用而并不在加热管内沸腾,直到上升至沸腾室内当其所受压力降低后才能开始沸腾,因而溶液的沸腾汽化由加热室移到了没有传热面的沸腾室,从而避免了结晶或污垢在加热管内的形成。另外,这种蒸发器的循环管的截面积约为加热管的总截面积的2~3倍,溶液循环速度可达2.5至3 m/s以上,故总传热系数亦较大。这种蒸发器的主要缺点是液柱静压头效应引起的温度差损失(意义详见6.3.1)较大,为了保持一定的有效温度差要求加热蒸汽有较高的压力。此外,设备庞大,消耗的材料多,需要高大的厂房等。 除了上述自然循环蒸发器外,在蒸发粘度大、易结晶和结垢的物料时,还采用强制循环蒸发器 。在这种蒸发器中,溶液的循环主要依靠外加的动力,用泵迫使它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产生循环。循环速度的大小可通过泵的流量调节来控制,一般在2.5m/s以上。强制循环蒸发器的传热系数也比一般自然循环的大。但它的明显缺点是能量消耗大,每平方米加热面积约需0.4~0.8kW。
1.升膜式蒸发器其加热室由许多竖直长管组成。常用的加热管直径为25~50mm,管长和管径之比约为100~150。料液经预热后由蒸发器底部引入,在加热管内受热沸腾并迅速汽化,生成的蒸汽在加热管内高速上升,一般常压下操作时适宜的出口汽速为20~50m/s,减压下操作时汽速可达100至160m/s或更大些。溶液则被上升的蒸汽所带动,沿管壁成膜状上升并继续蒸发,汽、液混合物在分离器 2内分离,完成液由分离器底部排出,二次蒸汽则在顶部导出。须注意的是,如果从料液中蒸发的水量不多,就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汽速,即升膜式蒸发器不适用于较浓溶液的蒸发;它对粘度很大,易结晶或易结垢的物料也不适用。
在笔者看来,香港市场一直以来*的问题是:流动性不足引发的对手盘缺失。某些长线投资者也是被逼无奈,成为*股东。但是在一个市场要找到多个长期稳定成长型企业是很难的,反倒是趋势投资者赢面甚大。
新资金来自何方是关键,港元资产的认可度也必须清晰。香港本地的朋友,大部分都在炒美股和A股,偏偏现阶段对身边的港股有点忌惮。这不,美国市场刚开始下坠,港股贴着欧美不说,一大早(11.20.2018)就迎来日韩市场的空头盛宴,本身就缺少龙头的港股还*涨?如果大A还是不稳,港股更是没了方寸。
价低才是硬道理。记得2017年港股大牛市的前期,香港市场上多年港元资产被严重低估,遇到了港股通的实施,内地超大型机构做长期配置,拉抬了整个恒生指数的估值平衡线。
据智通财经APP获悉,11月17日是沪港通开通三周年。统计表明,三周年前夕,连同去年底开通的深港通,港股通的累计持仓已突破8,000亿港元水平。今年港股通(沪)净流入港股1626.51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港股882.55亿元*。
综合港交所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14日,沪港通及深港通累计持仓总额达8,048亿港元,以港股约33万亿港元总市值来看,南下资金持仓占2.4%,若只计流通市值,南下资金持仓比例则更高。
进入2018年后,南下资金进入港股已经开始逐渐缓慢。通过互联互通南下的资金最近是越来越少,反倒是北上的资金有条不紊的增加。